联系我们

更多

江西金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清华

手机:13879634425

座机:0796-8339928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恒鹏花园(恒鹏曼哈顿广场)8栋1-704室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是: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江西日报文化赣鄱丨岁月深处的灌溉密码

原标题:

岁月深处的灌溉密码

魏 珂

1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南方诸地,泽国水乡。

与“水”如何相处是天地教给先民的第一课。从神话故事“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到钱塘江畔的“河姆渡文明”、岷江上游的“三星堆文明”,再到先秦时期的都江堰、灵渠……先民对水的认识历经最初混沌弥蒙的恐惧到逐水而居的开拓,再到利水兴水的追求。水利史滋润着中华文明,让广袤无垠的千里河山有了规则、调了秩序、通了经脉。

江西多河湖,其简称“赣”便源于贯穿全境的赣江。回望赣地历史,一眼千年,吉泰盆地的“庐陵文化”、赣抚平原的“临川文化”及赣南峻岭的“客家文化”等,这些赣鄱文化的“高光”代表,令人陶醉。江西文化脉络清晰、走势明了,宋明时期风光无限。江西缘何在宋、明两朝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带着历史的疑问,笔者走进赣中、赣南腹地,期冀在广袤的赣鄱大地上找到时光的痕迹,在青山绿水间寻到遗留的文化,在历史的夹缝中拾起散落的细节。

追寻,便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开始。

▲上堡梯田。摄影丨谢京波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发掘、宣传人类历史上灌溉排水工程的历史信息与深远影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0处水利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些散落华夏大地的水利工程滋养着万千田垄,让稻麦飘香,江河安澜。江西,这片古老的沃土,便有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位居全国第二:泰和槎滩陂(2016年入选)、抚州千金陂(2019年入选)、潦河灌区(2021年入选)、崇义上堡梯田(2022年入选),它们静卧于时光深处,流淌千年。

有了灌溉,水不仅是一泓清泉,更是流动的养料,它濡养土壤、滋润生命,让田间地头的经脉得以畅通,大地得以舒展焕发。没有它,村或许还是那个村;有了它,村便可生长为一座城。它们处于繁荣经济和昌盛文化的上游,闸门开启,吞吐出浩荡的满城繁华。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它们有的已然矗立千年掩身水底,偶然潮水退去,水渍长年冲刷露出暗色石体,石缝间长出零星的野草野花;有的年岁长久却依然年轻,横亘江头又指挥若定,越发英姿勃勃,令人遥想当年,肃然起敬。

2

站在拟岘台前的抚河边,遥望河心的千金陂,便能看到临川“才子之乡”的源头。此时的千金陂半露在河水中,千年的屹立让它愈发安定,静静打量着眼前的这座城。年轻时的千金陂孔武有力,陂脚以松木、椿木打桩并呈品字排列,松椿间装以坚硬的红条石,再砌之从乌石山上采伐下来的乌石条,覆盖于上,丁砌、顺砌相间搭配,严丝合缝,稳固了自身,同时也稳住了临川城。抚河在千金陂的指引下,乖顺起来,一支奔向中洲围、一支涌向干港,分汊而流呈斜∨字型灌溉进抚州腹地,河流所经养出良田万顷、鱼米之乡,也养出市井喧嚣、万千生民。

千金陂始建于唐上元年间,由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与戴叔伦参与修建,初名“冷泉陂”“土埕陂”,至渤海李公之时,更名为“千金陂”。走出书斋的颜、戴二人,脱下身上的官服、放下手中的狼毫,撸起袖子与当地百姓一道,以锄为笔、以汗为墨,将一篇民生作品写在赣鄱大地上。有了他们的示范,宋、明后人不敢怠慢,古之贤、朱大典等纷纷接力,一代代为陂的重修重建殚精竭虑。昔有佳话流传至今,古之贤离开江西赴任外地后,仍念念不忘千金陂,时常往来书信,询问状况。先贤将遒劲有力的人格书写进千金陂,镶嵌成临川人文鼎盛的基石,再经由抚河酝酿、发酵,催生出后世数百年的彬彬之盛,哺育出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汤显祖等闪耀中华大地的璀璨之星。

千金陂带来的巨变,从此前的人文熹微到后来的丰盛隆裕,被明朝进士章光岳记录于《复修千金陂记》一文中。“金堤未堰之先,郡城萧条仅同一村聚。人文落落如晨星,城之内外,列弟子员者仅五六人,市肆几可罗雀。俗尚狉獉朴陋,殊不似大邦气象。迨堰成而后,人文鹊起,科甲蝉联,鸣珂纡金者肩摩踵接,博士弟子且数百计,声名文物,丰隆都雅百倍。”

陂建成后,古人又修了部《千金堤志》以铭记,不自觉从历史的跑道先出一个身位,成为我国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陂坝修建和管理的水利工程书籍之一,让广东佛山的《桑园围志》有了追溯的模范,让硬朗的陂坝有了柔性的抚触与感怀。

一座陂、一座城,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千金陂却岿然矗立。

此陂的确重“千金”。

3

世间大多的“大陂”都烙印上官方色彩,比如郑国渠、千金陂……但,有些散落在平原盆地中的“小陂”,却更浸染烟火气,亲近乡民,灵动妥帖。这些“小陂”往往聚集民间智慧,由民间自发筹划、修建、管理、维护,倾洒一方百姓汗水,凝聚一方百姓心血,流淌出一方百姓岁月。

坐落于泰和县牛吼江上的槎滩陂,相传为致仕后的南唐监察御史周矩所创建。为避战乱,周矩携家带口从金陵迁居吉安。为解决江下游禾市镇、螺溪镇的饮水灌溉,周矩带领乡民勘察地形、挑选陂址、横江筑坝。槎滩乡民淳朴,发现问题便解决问题,水多则溢、水少则聚,就地取材、量力而行,这是朴实的乡民问天要粮的契约。与动辄千米的千金陂不同,初建时的槎滩陂只有主坝、副坝,总共才二百余米。没有巍然屹立,更多的是娇小灵秀的匍匐。

▲山水槎滩陂。摄影丨郭思彦

即便从现代眼光来看,槎滩陂的修建也充满着民间智慧。选址河水大角度转弯处,减少河水对陂坝的冲刷与侵蚀。用附近山上的竹木和条石作筑陂材料,节约人力物力。将若干木桩打入河床,编上长竹条,筑填黏土,形成陂坝。陂顶略高于水面,洪水期溢过陂坝,顺流而下,消减水势;枯水期围兜河水,灌溉农田。旁开泓口,供船只、竹排通行,既保障航运畅通,又方便鱼类洄游。有了工程便需管理,周矩之子周羡,购买良田、竹山,其产出用于维修、养护陂坝之费。周氏后人也遵祖先遗训,以一族之力维护槎滩陂,让百姓共同受益。至元朝,周氏家族式微,周、蒋、胡、李、萧五姓乡族合修,轮流作陂主、共同守护,制定《五彩文约》保境济民,以白纸黑字订立每条沟渠的去向。

周氏的仁义之举,让这座始建于公元937年的陂坝,千年来未曾坍圮,至今依然发挥着灌溉之功效,润泽吉泰盆地6万亩良田。笔者来到这座“仁义”陂坝的当天,陂坝的石头裸露在烈日之下,渐渐,水势涨了起来,不断有水从上游倾泻下来,槎滩陂便也苏醒了似的,隆隆水声不绝于耳。水流奔涌向前,在主、副坝处拐个弯,一改之前的静水流深,喧嚣地波涌浪翻,迅疾而去。

在河中游水嬉戏的孩童们欢快起来,扑水、打浪,道道水花四溅。也许周矩不会想到,原本用作灌溉的槎滩陂,如今成为后人戏水的场所。一面人水欢腾、一面纵流入渠,江底千年证物、江上人头攒动,静止与奔腾、过往与今朝,干涸与富足、贫瘠与肥沃,都同时储藏在这一方时空中。

4

横亘江上的陂坝,有赖人力所致;利用自流灌溉,则更显巧夺天工。依山傍水的赣南客家先民,很早就学会了巧用山间地形、溪涧走势,来灌溉幸福生活。“上堡上堡,高山岽下水淼淼。”一句谚语,道破了客家人献给世界的灌溉智慧。

站在崇义上堡梯田观景台俯瞰,一垅垅青田蜿蜒盘绕、层层铺开,像大地母亲的褶皱。查资料,方知上堡梯田已有2200岁。猺人,是生活在上堡的第一代拓荒者,早在《山海经》中,便有对赣南猺人的记载。猺人的祖先是盘瓠,相传是人头狗身的图腾,所以“猺”从反犬旁。他们有着绝对的忠诚,忠诚土地,忠诚自己。《后汉书·南蛮列传》记载:“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高辛氏安抚盘瓠的后裔,赐他们广袤山泽,让其繁衍,称他们为“蛮夷”。“蛮”便是猺人最大的特点。面对荒山野岭,没有点“霸蛮”的性子可不成;刀耕火种,没有点“蛮力”也不成。猺人便在这悠悠天地间,以一己之“蛮”硬生生地开垦出这片处女地,掀开了上堡梯田垦荒的大幕。

相较于条石堆垒的陂坝,上堡梯田的灌溉要秀气得多、简约得多。常年与森林打交道,练就了客家人读取山林密码、解析森林生态的本领。山顶植被丰富处涵养水源,低洼处纳水蓄水,引一根竹枧于其上或深埋一竹筒于其下,输水灌溉下层梯田。在田旁凿开一条渠道,将竹枧之水引到其间,水流便顺着渠道缓缓流入各层。田垄大小不一、饮灌不同,为避免纠纷,客家人便在渠中放置平梁分水石,依据田垄面积分配,渠水便按照分水石的指引,流入各家各户,挽成亲情的纽带。遇到梯田高于渠道时,便筑坝引水,说是坝,其实是用松木做筐,堆垒起河岸的鹅卵石,再用竹条编紧,压实压稳,渠道垫高,水流便从筑坝上缓缓流入田间。从山顶至山腰再至坡底,或根根竹枧引水入田,或条条渠道分水入户,或垒起筑坝垫高倾泻,编织成一张覆盖山岭的巨大水网,网眼密布、经络分明。

缘何客家人会向崇山峻岭要田?早在宋末元初之际,蒙古军南下,中原汉人开始了第三次大迁徙,部分南迁至上堡,成为上堡梯田的第一代客家垦荒人。客家人背井离乡,将乡味、乡音、乡愁都拾掇干净,一起装进包袱,来到这崇山间,向峻岭要粮食。第一代客家人从山脚开启,垦荒第一层梯田;第二代客家人从第二层开挖,垦荒第二层梯田;随着子孙繁衍、人口分家,一代代客家人将梯田垄得越来越高,层层分级、涌向天际,经由明、清两朝积累,直至当下盛况。

今天,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或站在梯田的制高点俯瞰依次排开的梯田,或站在梯田最底层,向上默数一代代客家人的艰辛。一层梯田便有一代人的故事,层层梯田编织起了客家人的发家史、垦荒史、生命史,亦如从竹枧涌出的流水,呈“之”字依次排开,千年之下,依旧悄然浇灌、安静流淌。

5

“历史是一条长河”,如果将一座座散落在赣鄱大地上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放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我们会看到它们从江西版图上依次崛起。

历史的浪花奔涌至今,澎湃依旧:拥有蒲陂、乌石潭陂、香陂的潦河灌区,灌溉面积33万亩,受益人口26万;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赣抚平原灌区,灌溉面积120万亩,年粮食产量97万吨,农业总产值82亿元……江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从未间断向国家纳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在灌溉的基础上,陂坝功能向纵深延展,防洪、航运、发电、布设江西水网,承五河、通长江,建成省域水网互联互通,实现国家水网一体化,构筑江河在田间穿行、经脉在神州并联的和谐景象。

人水和谐,河湖安澜,打开灌溉密码的钥匙,便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永世安宁。

版面编辑:万芸芸 杨数

图片制作:魏薇

编辑:石德璐

复审:罗彩华

审签:邱虎

监制:吴志刚


版权所有©江西金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17008089号-1  技术支持:1610596655683870.png

联系方式:13879634425 刘清华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恒鹏花园(恒鹏曼哈顿广场)8栋1-704室

ga.PNG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248号